今年51岁的韩丽萍每天下班后,她都会到居住在回民区通道街街道宽巷子社区的父亲家里。
“我这大闺女,每天下班都要来看看我。”韩丽萍的父亲韩忠自豪地说着,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。“我已经习惯了,偶尔不来看父亲,心里觉得空荡荡的。”韩丽萍深情地说:“我们姊妹4个,从来没有因为照顾父亲的事红过脸。”
可能是儿女孝顺的缘故,今年79岁的韩忠,身体很好,还能骑上自行车去亲戚家转上一转。“他们做了午饭,都会给我送过来。孩子们也爱吃我蒸的馒头、花卷。”韩忠笑着说。
这时,韩丽萍的妹妹打来电话,刚刚进门的大哥接起电话应答了几句,转头问父亲:“她问您晚上想吃啥?她刚蒸了包子,说一会给您送过来。”
“2007年老妈去世,父亲一人在家,我们几个几乎每天来看望父亲,做些家务,拉拉家常,才感觉放心。”韩丽萍一边给父亲剥香蕉一边说。
每到周末,韩忠的孙子、孙女、外孙子、外孙女总要来看看老人。“老伴去世了,都是孩子们一直陪在我身边,热热闹闹的,才不觉得冷清。瞧,这就是我大孙子……”老人拿着全家聚会时的照片,挨个介绍着,难掩幸福。
韩丽萍有2个孩子,大儿子读研究生,小儿子上高中。她用一言一行教育了儿子。“孩子们一有时间就会来看看姥爷,讲学校里的事儿,陪着看电视。老人嘛,儿孙绕膝才是最幸福的。”韩丽萍说。
在内蒙古福瑞大药房做特殊慢性病专管员的韩丽萍,每天面对的几乎都是老年慢性病患者,有些老人取上药品后,会将药品遗忘在药店。韩丽萍就会通过老人取药时所留下的相关信息,想方设法联系到老人。
文章来源自:
居家养老保障卡管理中心 http://www.bzkzx.cn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