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杭州的萧山区、拱墅区等许多街道与相关部门纷纷开起了“宜居社区”交流会。据悉,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省将建成200个宜居社区,2012—2013年为第一个周期,首要的创建目标为100个以上。
省老龄办综合处副处长沈大友介绍,老年宜居社区的建设,目的是使社区硬件建设持续改善,服务水平有效提高,老年人能明显感受到社区的宜居特征。
独居老人在哪里用餐?走不动了又怎么看病?家里电器坏了找谁修?碰到突发情况怎么办?到底什么样的社区才是宜居的呢?沈大友把它简单地概括为:环境优美、居住舒适、设施齐全、服务完善、文明和谐、组织健全。“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,除了省建设厅、老龄办,还涉及到省老干部局、交通厅、文化厅、城管、规划办等多个部门的协作。这也是一个长期不断完善的过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”沈大友说。
每个社区都因地制宜,硬件、软件两手抓,打造老年人喜欢居住的环境。
比如,要使老人家出行交通便利,公交线路车站标志明显,打的便捷。周边的生活服务网点齐全,包括医疗服务中心、社区食堂、修理铺、百货店、服装店、饮食店、洗衣店、理发店、浴室、药房、银行、邮局等等,打造15分钟生活圈。还要探索送货上门、送餐上门、修理上门等服务新模式。
比如,还得有一支过硬的服务队伍。物业管理员、家政服务员、养老护理员、医疗卫生工作者、社区工作者都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、良好的职业道德,持证上岗。社区居民和周边学校、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人员也组成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,使得尊老敬老助老的氛围日益浓厚。
再如,美丽的环境需有老年人的参与才会更美好。老年人代表参与业主委员会,银龄行动在社区广泛开展。老同志参与群防群治等社区建设,在治安保卫、交通协管、邻里互助、民间调解、传统教育、关心下一代、计划生育等工作中发挥优势和特长,实现老有所为。这样,老同志才会有较强的社区认同感、归属感和自豪感。
文章来源自:
居家养老保障卡管理中心 http://www.bzkzx.cn/